1. 茶葉初制廠結構圖紙
初制茶意思是剛剛制作的茶,還不是成品茶。
2. 茶葉初制所圖片
茶葉的命名方式1.以色澤命名;紅茶、綠茶等。2.以制茶工藝命名;炒青、烘青等。3.以茶樹品種命名;如白毫等。4.以產地命名。普洱茶、祁紅等;5.以采制時間命名。社前茶、明前茶、雨前茶等;6.以動植物的名稱命名。龍井、水仙、佛手等;7.以形狀命名。六安瓜片,君山銀針、碧螺春。
3. 茶葉加工廠房設計圖紙
招牌,貨源,客戶,店面 這些是必備的
其次是冰箱 柜臺 茶桌 茶具 茶寵 泡茶用具
開茶葉店必須要辦理的手續(xù):
1、辦理衛(wèi)生許可證
投資茶葉店,首先要必辦的手續(xù)是到經營者所在地的衛(wèi)生監(jiān)督機構(衛(wèi)生防疫站)辦理衛(wèi)生許可申請手續(xù)。如果沒有辦理這個手續(xù),則無法申請工商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。
辦理衛(wèi)生許可證的步驟為:1、領取申請表和有關材料;2、按有關要求進行裝修和設施設備;3、按要求提交有關資料;4、預約審核時間;5、現場審核;6、審核合格后即可辦理衛(wèi)生許可證。
2、營業(yè)執(zhí)照申請手續(xù)
辦好衛(wèi)生許可證之后,則可以去工商局辦理營業(yè)執(zhí)照了,這也是開茶葉店必須要辦理的手續(xù)。
辦理辦理營業(yè)執(zhí)照的步驟分別是:1、填寫個體工商戶申請開業(yè)登記表;2、提交申請報告、身份證復印件、照片三張(貼二張,帶一張)、就業(yè)證明、計劃生育證、場所證明、衛(wèi)生許可證副本。
3、稅務登記申請手續(xù)
辦理稅務登記申請手續(xù),需要辦好營業(yè)執(zhí)照才能進行。拿取營業(yè)執(zhí)照復印件到所在地方稅務局,填寫完整相關表格,提交上去等待審批即可。
4、消防合格申請手續(xù)
消防合格申請,是開茶葉點必須要辦理的最后一個手續(xù)。建議找一家資深的裝修公司,由他們提供消防設計圖、店面裝修效果圖和施工圖等,提交給所在地的消防部門,進行消防合格手續(xù)的申請即可。
4. 茶葉初制廠結構圖紙大全
茶葉初制所,一般經營鮮茶收購,初制加工銷售。
在茶葉產區(qū),每年在茶葉采摘季節(jié),鮮茶采摘后,需要盡快加工處理,以免變質,因此有些茶園建在山坡上,往廠里運輸時比較費時間。所以會就近建一些初制所,前期加工后再一起送樣茶廠進一步加工。
5. 茶葉初制廠結構圖紙設計
綠茶的加工,簡單分為殺青、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,其中關鍵在于初制的第一道工序,即殺青。
鮮葉通過殺青,酶的活性鈍化,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,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,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,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征。
烏龍茶的制造,其工序概括起來可分為:萎凋、做青、炒青、揉捻、干燥,其中做青是形成烏龍茶特有品質特征的關鍵工序,是奠定烏龍茶香氣和滋味的基礎。
6. 茶葉加工廠平面圖
1、首先需要保證企業(yè)各項證件、設備、機構合理合法
申請茶葉生產許可證之前需要先將自己的企業(yè)起一個名字,并合理合法,各項其它證件齊全,生產食品的設備實施齊全安全合法,這樣才能夠去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。不過這些基礎性的東西不齊全,是申請不下來的,所以第一步就是對企業(yè)進行整頓。
2、去當地的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部門申請茶葉生產許可證
要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需要去當地的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部門去申請。可以提前打電話問一下,具體有什么要求,需要準備哪些材料等。這樣可以避免去了很多次,都無法申請。所以問清楚后,去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部門去申請就好。目前除北京地區(qū)以外,其他地區(qū)可以申請食品生產許可證。
3、填寫食品生產許可證申請書
申請茶葉生產許可證首先就需要填寫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申請書。需要用自己的企業(yè)名稱等各項數據,正確填寫。大家填寫的時候一定要仔細一點,萬一填寫錯誤那可就麻煩。填寫完成記得簽字,保證申請書的合理有效,才能申請下來食品生產許可證。
4、需要準備相關的材料
申請茶葉生產許可證需要準備很多材料。主要有企業(yè)的營業(yè)執(zhí)照、食品加工場地的平面圖、食品加工場地各個功能區(qū)域的平面圖、食品加工工藝流程、生產設備設施的清單、食品安全管理的相關制度、等各項材料。大家一定要將自己能想到的都準備好,或是提前詢問相關部門進行準備,以免耽誤生產。
5、提交申請書和材料,并會給我們受理通知書
將所有的東西準備完整后,提交到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部門。如果現場沒有發(fā)現問題,材料等齊全,就會發(fā)一張受理通知書。但是如果材料不全或是那里不合格,現在就不會受理申請,回去準備好材料和相關的東西,找時間在重現提交,一直到受理后拿到受理通知書為止。
6、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部門會在一定時間內現場審核
之后回去等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和相關部門,來到企業(yè)現場進行檢查審核即可。只要現場審核通過,基本就沒有問題啦。需要將自己企業(yè)的現場和制度等,整改到合理合法,就能通過審核。
7、最后去食品監(jiān)督管理部門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
經過上面的準備、提交、審核后,如果有問題提供完整改資料,一般就沒有問題。根據通知或是自己問一下,什么時候可以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,我們準備好證明材料,去領取食品生產許可證即可。這樣食品生產許可證就申請下來??傮w來說不是很好申請,需要耐心準備整改才能申請下來。
7. 茶葉廠的加工布置圖
在茶葉廠上班需要看個人能力決定工作的累與不累。
在茶葉廠上班的都是需要專業(yè)的知識跟技能的,因為你需要學會評價茶葉,以及介紹茶葉的知識跟文化。還有茶行業(yè)對于其他大部分行業(yè)來說更和平點,沒有那么亂,接觸的人都比較高素質,而且面對的客戶群體普遍高一些。
8. 茶葉初制加工廠設計圖
(1)位置 初制茶廠既要靠近主要茶園及居民點,便于鮮葉運輸及勞力調配。但又要盡量避免居民點對茶園的污染,防止煙塵對居民點及茶園的污染。
(2)交通 初制廠應建在道路附近,便于原料、機械、建筑材料和生產資料的運輸,以及產品的調運,便于人員的來往。
(3)地勢適當 廠址所在地的地勢應較高,主要控制地下水位,保持加工廠的干燥。防止廠房受洪水威脅。
清潔化生產要求廠房地面和機器作業(yè)面經常清洗,所以初制廠附近要有干凈的水源。
9. 茶葉精制加工工廠設計圖
目前,六堡茶按工藝的不同可分為:“傳統(tǒng)工藝六堡茶”和“現代工藝六堡茶”。(有的茶友也會把它們稱為“農家茶”和“廠家茶”)那么,我們該如何正確看待兩種工藝的六堡茶,在購買的時候又應該如何選擇呢?(內容有點長,望愛茶愛學習的你耐心讀完)
1.從歷史中看工藝的發(fā)展
首先,我想帶大家先來回顧一下歷史,看看為何如今市場上會出現兩種工藝的六堡茶。
大家都知道,六堡茶歷史悠久,但在過去,關于其制作工藝的文字記載卻十分稀少,如今我們也只能從一些老制茶人的口中,或者從相關學者的研究資料中梳理出六堡茶工藝的發(fā)展歷程??v觀歷史,我認為六堡茶工藝的發(fā)展經歷了以下幾個重要的階段:
階段一:清中期 ~ 20世紀50年代(關鍵詞:堆悶、炊蒸壓簍)
在清朝中期,大量的華人為了謀生計、躲避戰(zhàn)亂,漂洋過海遷徙到南洋。因為當地氣候炎熱多濕,具有祛濕功效的六堡茶在南洋開始盛行。這個商機被敏銳的本地和廣東商人察覺,他們很快便開始進入六堡鎮(zhèn)設莊收茶,然后把茶葉沿著水路(茶船古道)運往穗港澳等地,經過重新包裝后銷往南洋。
在過去,六堡茶的制作工藝相對簡單,都是按照舊法相沿,經過殺青和烘干后,便售于茶行或者茶販。但隨著六堡茶出口量的擴大,六堡茶的制作工藝開始有了發(fā)展。
▲茶船古道線路圖
首先,因為當時生產力有限,茶農每天會有一部分的茶葉來不及當天制完,只能把它們揉捻后堆放在一起,等第二天再處理。很快,大家發(fā)現,經過一夜堆悶的茶葉,苦澀味大大減輕,滋味變醇厚,口感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,于是茶農便把“堆悶”加入到了六堡茶的制作工序中。
此外,為了節(jié)省茶葉長途運輸空間,減少茶葉在運輸過程中的壓碎損耗,茶商們決定把茶葉炊蒸變軟,然后壓入竹籮。想不到這么一個偶然的操作,讓六堡茶的口感變得更醇和。因此,后來大家把“炊蒸壓籮”也作為了制作六堡茶的一道特有的工序,并一直沿用至今。
在這一時期,六堡茶的工藝逐步發(fā)展為:殺青、揉捻、堆悶、復揉、烘干、炊蒸壓籮晾置、晾干。這基本上就是如今我們所稱的“傳統(tǒng)工藝”。
階段二:20世紀50年代(關鍵詞:焗堆工藝、入窖陳化)
20世紀50年代初,國家開始實行統(tǒng)購統(tǒng)銷的政策。與此同時,中國茶業(yè)公司廣州分公司在梧州設立辦事處,并在梧州的角嘴路設立茶葉精制工廠(即后來的梧州茶廠),負責六堡茶的加工生產。
大量的六堡毛茶被運送到茶廠,經過統(tǒng)一的加工生產后,再運到穗港澳轉運出口。這個時期的六堡茶工藝,在沿用過去做法的基礎上,茶廠對蒸茶的工具進行了改進、對茶葉篩分與除雜的工藝也進行了完善。
此外,因受到過去“堆悶”和“炊蒸壓籮”的啟發(fā),在最后的炊蒸壓籮之前,再增加了一道“焗堆”的工藝。所謂“焗堆”,就是把經過炊蒸的茶葉堆在一起。其目的是為了讓茶坯在濕熱作用下進行發(fā)酵,改善滋味和湯色。
同時,因茶廠坐落在珠山腳下,那里的防空洞自然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存放茶葉的地方。茶葉被蒸壓入籮后,都會放到防空洞里晾置陳化。久而久之,大家發(fā)現,防空洞優(yōu)良的溫濕度和微生物環(huán)境更有利于六堡茶的陳化,經過入窖的六堡茶,有著獨特的風味。因此,“入窖陳化”成為了制作六堡茶的一道重要工序。
在這一時期,六堡茶的工藝逐步發(fā)展為:殺青、揉捻、堆悶、復揉、烘干、除雜、篩選、初蒸、焗堆、復蒸、壓籮、晾置、入窖陳化。
▲梧州茶廠的茶窖
階段三:20世紀60 ~ 90年代(關鍵詞:冷發(fā)酵、渥堆工藝、成形)
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,香港茶商反饋當時工藝生產出來的六堡茶湯色不夠紅濃明亮,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。
于是,在當時中國茶葉出口公司廣西省支公司的領導下,組織技術力量對生產工藝進行研究,改進發(fā)酵工藝,嘗試以“加水”冷發(fā)酵的渥堆方式取代原有的“焗堆”熱發(fā)酵。
1958年,試產現代冷水渥堆工藝的六堡茶獲得成功,同年開始部分量產,直至1965年開始全面采用。至此,“加水”的冷發(fā)酵工藝與原“焗堆”的熱發(fā)酵工藝共同成為了六堡茶精制加工的兩大分支,六堡茶的“現代工藝”開始成形。
▲早期照片,渥堆車間里工人們正對茶堆灑水進行發(fā)酵(麥朝樞攝)
階段四:二十世紀末 ~ 至今(關鍵詞:成熟穩(wěn)定、標準化、創(chuàng)新)
2000年前后,普洱茶的興起帶動了國內的黑茶熱,六堡茶在國內的銷量開始逐步增大,為了提高六堡茶的產能,穩(wěn)定茶葉的品質,各家茶企在各自生產設備和流程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進和完善,但整體的制作工藝跟上述第三階段基本保持一致,相對而言,生產技術要比以前更加成熟。
同時,因為國內市場需求呈多樣化,除了現代工藝的六堡茶,用過去舊時候工藝制作的六堡茶也有不少追捧者。于是,兩種工藝的六堡茶在市場上并存,共同豐富著六堡茶這一品類,滿足著國內廣大六堡茶愛好者的需求。
后來,相關部門為了規(guī)范和統(tǒng)一整個六堡茶行業(yè),先后制定并發(fā)布了十多項六堡茶標準。這意味著,六堡茶制作工藝進入了成熟與穩(wěn)定發(fā)展的階段。
現代工藝:
傳統(tǒng)工藝:采用殺青、初揉、堆悶、復揉、干燥、篩選、拼配或不拼配、汽蒸或不汽蒸、壓制成型或不壓制成型、陳化或不陳化,不經渥堆發(fā)酵的工藝。
2.如何正確看待兩種工藝?
從上面的歷史背景中,我們可以看到,六堡茶的工藝是伴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在不斷的發(fā)展,現代工藝是在傳統(tǒng)工藝的基礎上逐漸發(fā)展而來,兩種工藝一脈相承。從某種程度上來講,它們分別代表著六堡茶制作工藝的歷史與現狀。
在最近十多年,六堡茶在國內的銷量日益增大,為了滿足更廣泛的人群需要,茶企們也開始在制作工藝上做出了很多創(chuàng)新,開發(fā)出更多符合不同人群的六堡茶新品類。所以,我們要用“變”的思維去看待六堡茶工藝的發(fā)展。
今天的傳統(tǒng),是昨天的現代;
今天的現代,是明天的傳統(tǒng)!
3.兩種工藝該如何選擇?
食物都分寒、涼、溫、熱的屬性,六堡茶因兩種工藝上的差別,會表現出不同的茶性,飲用六堡茶必須與個人體質特征相搭配,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。
傳統(tǒng)工藝六堡茶因為只經過“堆悶”,而沒有經過渥堆發(fā)酵,所以發(fā)酵程度較輕,茶性涼,飲用后能起到清熱、瀉火、涼血、解毒等功效,所以適合熱性體質的茶友。但經過長期陳化或者選用“焗泡”的方式,其茶性可以轉溫。
現代工藝六堡茶發(fā)酵程度相對要高一些,茶性溫,飲用后有溫中、補虛、祛寒的作用,適合寒性體質的茶友。
除此以外,大家還可以根據天氣、季節(jié)的變化,選擇不同茶性的六堡茶。
隨著六堡茶在國內市場的進一步擴大,相信它的制作工藝還會有不斷的發(fā)展。六堡茶微刊將會為大家講述更多關于六堡茶工藝的知識,請大家保持關注。